close

 

Seediq Bale下.jpg

期待已久的彩虹橋,在悠揚乾淨的歌聲中開啟.......

大前天(星期四)拿著我的交換券去畫今天早場的位子(西門國賓)

在陰雨綿綿的早上,跟媽媽&阿姨們進戲院,

早場,仍是座無虛席,

 

阿威.jpg

 

如果,說這部片是"戰爭片"那應該也不為過!

但,它偏偏是一部真實改編的電影。

如果,說這部片其實存在著早期人們的單純,那也不可否認!

但,它卻是一部60~70%充滿著殺謬與血腥的電影。



魏導:「很多人看完上集(太陽旗)有很多疑惑,而下集(彩虹橋)就是解藥,看了下集,整個故事會更完整。」

老實說,我怎麼感覺不到看完上集有很多疑惑,倒像是從歷史教科書的文字跳躍成一部影片,
中間穿插了需多賽德克族的生活、歌舞以及與其他族衝突。


反而在下集(彩虹橋),出現好多不解,
為何莫那‧魯道,在最後一刻不選擇光榮的戰死,而是先將其妻兒處裡好後,躲起來自殺?

為何川野花子(花崗一郎妻子)不能選擇帶著他的孩子一起存活呢?

在歷史的情節裡,以現代人的方式去思考過去的人,
本來就有太多的無法理解,更何況是以山林為母的民族?
還真的不是我們這些,從小生長在都市裡,衣食無缺的生活的人們,所能理解的。

就如同,魏導在一場演講上提到:
「(關於拍攝《賽德克‧巴萊》的心路歷程)....我都已經做了那麼多了,現在放棄的話,不就什麼都沒有了。」

那麼,莫那‧魯道為何不能這麼想:我都已經戰了那麼久了,花了那麼多心力了,現在放棄的話,不就連個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了嗎?
(對現代人而言,只要能存活,就能夠創造無限可能,就算受到一些困難或委屈。)

也許,我能理解,關於他們的信仰與祖訓,怎麼光榮與驕傲,那怕只是一刻,也覺得是不愧對祖靈的吧!

 

 

 Seediq bale-巴萬.jpg
巴萬‧那威(林傑源),在電影中,總覺得他憨憨的,有股傻勁。

 

這是我第一次為了看一部電影,做了那麼多功課,閱讀了這麼多相關訊息,

總覺得如果對自己國家的歷史、故事及山河土地,都不了解了,那還談什麼所謂國際性或是外國人文景色呢?


這部片在外界的批評或支持的聲音之下(我相信,支持與感動的絕對佔大多數)

我選擇是"感謝"魏導創作出這部有意義與價值的電影,

它讓我知道,原來過去在歷史教科書上看到的莫那‧魯道,透過電影拍攝,
在那個其實思想單純的年代裡,有這麼樣一個"生存背景"(文化與生活)敘述與呈現,
而不是,只有短短幾行文字或是幾頁,
道盡莫那‧魯道抗日的時間、殺了多少人、使日本人多麼懼怕與運用武力發動鎮壓或詩行更嚴厲的教育,
甚至,歌頌這些"英雄"多麼奮勇地抗日等,

要不是因為這部電影,或許我還不知道,那次事件之後,
莫那‧魯道的女兒─馬紅‧莫那,是他們家族的倖存者,
高山初子,竟也是這場事件的見證者,且活到82歲而過世(1996年),
多數的婦孺孩童,選擇自盡(上吊),還有花崗一郎與花崗二郎一段進退兩難與困惑的身分地位,

其實,本來對於原住民族群的文化、生活方式、或是傳奇故事與禁忌等,
特別感興趣與好奇,那種古老、帶有神祕面紗的文化、圖騰或聲音等,
總令人想一探究竟......

這部電影,帶給我有別於以往,對於原住民族群的印象:跳舞、喝酒、天性樂觀、神秘
(雖然,片中仍然可以看到即便陷於困境、生活不滿或是工作時刻,還是歌舞一番)

或許,我所獲得的,就是所謂魏導口中的「價值」。

 

 彩虹橋.jpg

 

 《賽德克‧巴萊》彩虹橋,昨天看過了許多人的觀後感想,淚奔的還是一堆,

而我呢?


終於還是在這下集淪陷了!熬不過巴萬與母親別離戲,淚眼朦朧了~

 

在電影散場之後,有幾位年輕人拍手鼓掌(那時我也蠻想的),
幾十位民眾仍然等到片尾與片尾曲播放完畢之後,才離開戲院,

(我也是聽完才走,片尾曲實在太好聽了,自己在家聽都會聽到流眼淚><~)

 


如果有機會,我也想再來一次上下連映,在看一次,只是不曉得還有沒有時間。

謝謝這部片,謝謝魏導,謝謝那些走過歷史的人們,給了我一些啟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ilesi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