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,光只精采片段時,就已經深覺震撼,甚至看到雞皮疙瘩了,
更不用說是五分鐘預告。
昨天,又跟媽媽與阿姨們進戲院看了第二遍,
老實說,看第一遍時,我的眼神幾乎都在搜索文字,
但僅僅第一遍,就讓我感到「台灣電影要飛起來啦~」
(但,"出草"的畫面,確實有讓我震驚了一下~"~)
(來兩張大慶的"健美"照,這到底有沒有修過圖壓?線條也太美了吧!哈~0~/)
或許是因為影評與歷史敘述與介紹看太多,沒有像大多數的影迷那樣"感動到淚奔"
反而在音樂與歌聲上,讓我淚眼矇矓了好一會兒。(尤其在尾聲1個小時左右的那些片段)
這次,帶著看完了《導演‧巴萊》的心情,以及要仔細看看素人演員們,如何在表情與動作上的精湛演出,
所以"帶"著媽媽阿姨們,進場欣賞。
(劇情與細節省略)
這次,我和媽媽又再度停在「二部合唱」那個點,
我們同樣都被這迴旋,渾厚又自然天成的聲音,給吸引住了,
也許,是因為台灣的好山好水,造就了這些人,天生的好聲音,自然的力量。
這部片,的確還有點不完美之處,
在我看第一遍時,特效不夠逼真,轉場(剪接上)好像有那麼一點不自然,
但我畢竟不是專業的電影人或是影評人,只是一種直接的感受。
或許是我從《導演‧巴萊》中了解拍攝這中間到底經歷了多少不堪與困苦,
所以,會有一種「都做得那麼堅辛了,可以了啦!」的一種包容心態,
如果除去這些拍攝手法與技巧的問題,《賽德克‧巴萊》的確有很多令人為之讚嘆的畫面與價值的存在,
看見我的國家,美麗的山水,景色,
聽見原本在存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,捍衛家園的故事與語言,
還有所謂「無形的價值」,導演所要宣揚的理念,
甚至不知受了多少傷的演員們,尤其是那些過去從未在廣告,電視,戲劇等經歷與訓練的「素人」
要達到這樣契合與順暢的境界,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,
試想,
如果是自己,根本就無法採在"滑溜溜"岩石上,可能隨時會滑倒,隨時會刺傷腳,
如果是自己,根本就唉不住台灣一座高山,有著讓你嚐盡春夏秋冬,陰、雨、晴、悶熱雨潮濕瞬間變化的滋味,
那確實是很辛苦!
反而在欣賞了第二遍之後,才接受了人頭被舉起的畫面= = "
反而在欣賞了第二遍之後,才看出謝幕中,有三位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,(在殺青之後續)無法與我們共享豐收(電影上映)。
反而在欣賞了第二遍之後,才發現 巴萬‧那威 怎麼那麼可愛啦!!!哈~~
還蠻期待《賽德克‧巴萊》彩虹橋 的上映,
(這次,絕對不會像"赤壁"只看上集就沒時間看下集了^0^/)
留言列表